免费发布信息
用户swswsw消耗 10000 甬钻兑换 10 元RMB到现金钱包      用户娜是我女人消耗 32410 甬钻兑换 32.41 元RMB到现金钱包      用户欧阳情消耗 47000 甬钻兑换 47 元RMB到现金钱包      用户平平Hu消耗 5000 甬钻兑换 5 元RMB到现金钱包      用户wulei798865消耗 5580 甬钻兑换 5.58 元RMB到现金钱包      用户豆沙包消耗 45500 甬钻兑换 45.5 元RMB到现金钱包      用户机智的蚂蚁消耗 2320 甬钻兑换 2.32 元RMB到现金钱包      用户lucky10221022消耗 10000 甬钻兑换 10 元RMB到现金钱包      用户差点忘记你消耗 20000 甬钻兑换 20 元RMB到现金钱包      用户心迷消耗 51000 甬钻兑换 51 元RMB到现金钱包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阿拉宁波·生活  >  阿拉楼市 > 解读7月21日三中全会《决定》对于地产表述 ...

解读7月21日三中全会《决定》对于地产表述 [复制链接]

查看:17180回复:0

138

主题

1936

帖子

0

听众

短工

积分
3177
注册时间
2023-9-21
在线时间
770 小时
发表于 2024-7-22 16: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正式发布,其中关于房地产方面的表述点评如下:1、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打造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写入了十九大、二十大的报告中,是我国新时期住房制度发展的方向,也是房地产新模式框架中住房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目前来看,住房需求的主体是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口,其中也有工薪阶层和人才群体。他们居住的模式,就是先租后买,甚至是长租。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一方面将租房作为重要的,等同于买房的居住形式,要在公共服务上实现均等化,比如租房可以落户,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租房可以入读公办义务教育等。近年来,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已见雏形,热点城市规模化的租赁住房供给占到近3成,租房可以落户、享受公办教育已经在热点城市落地。

2、也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保障性住房包含配租的保障房以及配售型保障房,这两类房源在2021年的国家22号文和2023年的14号文,已明确了建设筹集、土地供应、资金来源、分配对象(主要是工薪阶层、人才群体等)。最大的特点就是低租金、低售价,目的是降低城镇化的成本,让工薪阶层和人才群体可以较低的成本融入城市,不再为住房焦虑,从而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下一步,除了新增建设外,部分通过盘活存量来解决。而且,未来还要大规模盘活闲置土地,建设配售房。配售房将承担商品房下跌后稳定行业的重任,而且也是通过供给侧改革适应需求端变化。
3、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支持多样化的需求,在两会也有提及。一方面,这是需求端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所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指导供给侧改革的标尺。未来,不管是商品房供给,还是租赁房供给,保障房供给,都要多好需求调研,以需定建、以需订购。多样化的需求,在租房居住、买房居住,保障房或商品房,新房或二手房等方面,都是多样化的、差异化的。近期,各地调整建筑规范、容积率计算规则等,提高居住品质等,也是支持多样化需求的体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均在补短板、强配套,也是满足新时期多样化的需求。

4、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1)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这是完善中央和地方在调控房地产方面的权责分配、实现权责对等,这是提高治理能力的体现。也就是,将调控的权力给到地方,也将稳定房地产的责任赋予地方。在城市分化、区域分化,购买人群差异化的当下,地方需要在自主权的前提下,落实因城施策,才能将房地产管理好。

(2)取消限购和推出普通住房标准。在房地产供求关系逆转、投资需求退出、居民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坚持行政化的限购政策,可行性不具备了,预计后续未退出限购政策的城市或区域将相继退出,但节奏上会有先有后。在改善型需求占主导,市场上小户型为主的二手房源、保障房成为刚需首选的情况下,增量建设空间收缩的情况下,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也变得合理了。取消普通住房标准,一方面会降低购房的契税成本、按揭利率,还会激励开发商打造面向改善的高品质住宅。

5、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

(1)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就是要全面落地白名单融资协调机制,即加强金融和住建两个部门在房地产政策上的“一致性”。以房地产项目合规为“一致取向”,两个部门通力合作、双向奔赴,强化项目“推送-反馈”闭环机制和贷款“投放-使用-偿还”机制,促进两个管理部门政策上激励相容,着力于促使房地产项目满足“5+5”的标准化合规条件。这样,既实现住建部门对房地产监管的职能,也能满足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还能最大程度降低金融风险,这就是房地产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改革商品房预售制度。就是逐步由预售向限售转型。一方面,根据克而瑞统计,重点城市目前现售房已经占到30%的份额;另一方面,2023年以来,期房销售下降,现房和二手房(2023年)销售增长,意味着市场需求的新特征是所见所得、立马就住。向限售转型也是倒逼的,因为各地政府被烂尾楼、保交楼、保交房、信访等折磨的焦头烂额。推行现售制度以后,从此告别了烂尾。近年来,期房不受欢迎、卖房难,开发商通过预售加杠杆融资的必要性下降了。另外,全面落地白名单融资协调机制后,只有合规项目才能获得融资,而且合规项目一定能获得合理的、足额的融资,通过预售高周转的必要性也下降了。当然,未来鼓励现售房开发,还会再土地出让、规划报建、融资和交付等方面有扶持政策。预售向限售转型,也是房地产新的开发模式。

(3)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目前,房地产循环受阻,包括土地向开工和销售,新房和二手房、刚需和改善等,都存在阻碍,阻碍之一就是交易或循环成本太高。因此,未来会全面捋顺房地产税收,降低开发环节、交易环节的税负,比如配合消费税改革,降低增值税依赖,从而降低地方政府新增开发投资的激励,鼓励商品房交易和循环,做大终端交易规模,从而增加消费税。另外,代际红利风险不公平,年长一代充分分享过去40年改革和城市化红利,突出表现在持有多套房、房子增值明显,月供负担小,他们相继退休,还能享受优厚的退休金,而年轻一代这恰恰相反。因此,将交易环节的税收转移到持有环节,一方面能加速交易循环,促进市场好转,还能降低年轻一代购房成本。开征房产税,能平滑代际不公,弥补前端税负下降的财政损失,还能激励地方政府做好公共服务,让更多的人愿意持有房子。当然,后者的改革对预期和舆论的影响太大,政策会慎之又慎,短期内推行的可能性不大。



请登陆后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