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大碶街道柴楼片区村庄规划局部调整(大碶街道殡仪服务中心地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设计咨询) 比选公告》出现在宁波市中介超市网,随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居民在宁波民生e点通上反映投诉——
对此,大碶街道也进行了多次回应—— 这位网友,你好!近年来,大碶街道旧城改造项目持续推进,为方便群众办理老人们的身后事,拟在徐洋公墓边上建造群众用来办白事的祖堂。本项目选址就在徐洋公墓边上,距离墓区约30米。祖堂不是殡仪馆,也不具备火化功能。希望你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谢谢!
总结来说:
1)此举旨在方便11个行政村拆迁后办理老人的白事,并不是火葬场。
2)与之前柴桥项目相比,柴楼项目只是改扩建不是新建。似乎解释了没有进行项目公示的原因。
但对此回复,村民们仍有许多疑问:
1. 为何柴桥街道公示了,柴楼造殡仪馆不公示,如果不是有人看到招标信息,是不是村民们都瞒着呢?
2. 所谓的满足11个行政村拆迁后事需求,请问,这11个村是否包含柴楼村呢,如果是,那计划是什么时候。如果不是,为什么要把这建到柴楼造附近,而不经过柴楼村村民的一致通过。邻居造房子都还要相互沟通,达成一致呢。
3. 所谓的有所出入,那么街道在建项目的时候有公示了吗?有让村民们了解具体内容了吗?
4. 关乎街道的信誉度,街道能否保证不存在后期扩建,功能增加吗?某些街道,不要让居民投诉,说的跟实际的完全不同。
当然也有大义凛然的璎珞村居民,表示可以建到自己村边上,并给出相当中肯的理由—— 关于北仑区大矸街道造殡仪服务中心,之前是规划建造在柴桥街道,后因当地村民反对,项目取消。现又规划到大碶街道柴楼村,又遭到当地村民的强烈反对。个人建议建造到大碶街道璎珞村—— 第一,璎珞村面积小就100多户村民,拆迁成本底; 第二,璎珞村又紧挨宁波市功德陵园,旁边又有凤凰陵园,还有寺庙,可以为办白事一条龙服务; 第三,璎珞村比较独立和周围村庄离的远,可以减小影响。
上述是个人建议,供请政府部分
殡仪馆建设具体有什么要求,与居民区最少应保持多少距离?
1. 殡仪馆、火葬场的建设需要当地政府的批准。
《殡葬管理条例》(2012修订)第八条规定:“建设殡仪馆、火葬场,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这一条即是相较于其他建设项目需要的额外审批程序的规定。
2.《殡仪馆建设标准》规定了选址和距离要求。
《殡仪馆建设标准》(建标181-2017)第十一条规定,建设殡仪馆除了符合用地分类原则和规划管理,还需要满足下列要求:
一、建设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二、处理好与周边单位及居民的关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1-2000)。 而《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1-2000)规定为下图:
由此可见,火葬场与居民区的距离都是在具体条件下确定的,并非大多数居民所认为的2公里。(当然,可能有些地方政府制定了本地的规定,但浙江省目前未出台相关文件)
事实上,建设殡仪馆、火葬场需要经过层层的审批、多个机关的批准许可。
如果柴楼村民对建设殡仪馆有异议的,可以先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上述许可批准文件,若相关部门的批准确实违反了上述法律、国家标准的规定,居民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通过复议或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